close

上禮拜我們談到了物理風化,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化學風化和生物作用的風化吧!

 

還記得我們在火成岩中所談到的包溫序列嗎?

包溫序列.png

 

 

  所有的物質都是朝平衡、穩定的方向去進行,岩石中的礦物也是。

熔點高的礦物如橄欖石,在地表溫度低、壓力低的環境下,橄欖石會不適應現在的環境而經過風化作用

使得其性質有所改變。就像我們不習慣一件事情一樣,會慢慢調整自己去適應它。

石英、白雲母等熔點低的礦物,在地表的溫度與壓力下,則相對穩定,不易受風化而改變。

 

 

說到化學風化,只要能使岩石中礦物的化學成分改變重新排列,造成岩石或礦物的崩解就是化學風化喔。

而化學風化經常與水或空氣中氣體息息相關,經過一連串的化學作用,使得岩石的型態有所改變。

 

化學風化大致上可分為五大類,分別為:

 

1.溶解作用(Solution)

 

有些礦物可被水溶解,如岩鹽(NaCl)等。

每種礦物有不同的溶解度,當同一岩體中有不同溶解度的礦物時,造成溶解度大的,被水偷偷帶走,

留下岩石中醜醜的空隙,不像徐志摩揮一揮衣袖,不帶走一片雲彩。

另一種是大氣中的氣體,溶解在雨水中,經由降雨,與地表上的岩石進行反應,我們後面提到的碳酸化作用也可以

概括在內。

 

 

2.水合作用(Hydration)

 

在不改變礦物其原來的化學式下,水分子與礦物結合形成新的礦物,並同時改變礦物的晶體

結構,造成體積、硬度或密度的改變,而使得岩體不穩定而風化。

舉例來說,硬石膏雨水反應,經由水合作用而形成石膏,其化學式如下:

     CaSO + 2HO → CaSO.2HO

      硬石膏      水        石膏

      斜方晶系              單斜晶系

 

當硬石膏吸水成為石膏時,體積變大了,就像吃胖了,力氣也變大了所以有能力造成岩石剝落。

 

 

3.氧化作用(Oxidation)

 

氧化作用牽涉到電子間的交換,常發生在內含有鐵、鎂、硫等元素的岩石。

像岩石組成中常見的Fe2+,容易受到氧化作用而轉成Fe3+

我們生活中容易鬆脫的鐵鏽,就是由Fe3+組成的喔。

當岩石中Fe2+轉為Fe3+,那岩石的結構也會變得鬆散而風化。

 

 

4.碳酸化作用(Carbonation)

 

碳酸化作用常發生在含石灰岩或白雲岩的地層中。雨水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溶解形成含碳酸的液體,

而接著攻擊岩石中含Mg、Ca、Na的碳酸鹽類,受到碳酸劇烈的攻擊,碳酸鹽類進化了,形成重碳酸鹽類。

由於二氧化碳在低溫的溶解度較佳,因此碳酸化作用在低溫環境下進行的較劇烈。

 

 

巧克力山.png

圖中為菲律賓的巧克力丘,看起來像不像一顆顆的Hershys巧克力呢?

它也是石灰岩經過一連串的碳酸鹽作用造成的喔!

 

5.水解作用(Hydrolysis)

 

我們知道在一般的水裡面會有部分的HO解離為H和OH

而這些離子會與岩石中的矽酸鹽類進行酸鹼反應,造成這些礦物溶解或結構改變形成黏土礦物。

舉例來說,水和地表的花崗岩中的正長石(較粉色部分)進行反應,水解成為高嶺土(Kaolinite),

其化學式如下:

 

2KAlSi3O8  +  2H2CO3  +  9H2O Al2Si2O5(OH)4  +  4H4SiO4  +  2K+  +  2HCO3- 

 正長石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高嶺土

 

奇怪的正長石高嶺土.jpg

 

我們平常再泡的茶也是一樣的道理,茶葉經過熱水的沖泡,但茶葉卻再也不是原本皺巴巴的樣子

 

 

生物風化(Bioturbation)

 

接著我們來介紹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生物風化。

生物風化指的是動植物生長或死亡的過程中,對岩石產生的物理或化學風化。

像是土撥鼠和蚯蚓在地底下挖洞與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,都會加速物理與化學風化;

植物或微生物生長,參與了礦物的物理上的破壞與化學反應,這也都是風化作用;

動植物死亡後產生的有機酸,它會造成岩石分解等等。

Redocn_2012071614412356.jpg

 

雖然自然界中物理風化與化學風化通常是相輔相成的,他們是命運共同體,想分也分不開。

但相較於物理風化,身為老大的化學風化的影響力較大,

且一般化學風化在高溫、多雨地區進行的較快,但碳酸化作用為例外。

正因為不同的岩石組成與風化作用,才造成了現今地表各式各樣奇怪的地貌!

 

 

想了解更多的話歡迎上我們的粉絲頁按讚留言吧!  我們下裡拜見囉~

arrow
arrow

    玩石碎碎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