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前幾週小編在臉書上看到東森新聞所分享的一則報導,想必大家也都看過,那麼會不會好奇這個成因為何呢?

在俄羅斯西伯利亞某一處的海邊,出現上百顆大大小小的雪球,直徑大小非常不一定,

10-25公分為主,但也有少部分較大,直徑可到達1m!

 

為什麼會造成這個現象呢?這完全是自然產生,並不是任何人為造成的噢!

造成這樣的現象,與前一次所提及的物理風化(physical weathering)有關係噢!

這樣的現象通常發生在寒冷的地方。這次所報導的西伯利亞在10月底時,

積雪厚度大約是最近18年以來最厚的。

在2014年的冬天,美國的密西根湖畔也曾經發生類似的現象。

 

海岸邊的積雪因為外力作用,如風、波浪,或是晴天的部分溶解,使得本來完整的積雪

碎裂成大小不同的雪塊(這邊是風化作用喔~並未被帶離原處),此時雪塊還不是球狀的,

而是有稜有角,當雪塊被水流、波浪、風給帶著滾動,(這邊是侵蝕搬運作用,雪塊被帶離原處了),

稜角就會被磨平,形狀漸漸接近球狀。

冰塊磨圓.png

而湖或海面並沒有結冰,但水溫很低接近凝固點,使得周圍的水能以原來的雪球作為基底,向外包覆,而這樣的過程,

使得雪球有不同的大小。

 

雪球.png

這樣的形成過程,我們還可以想到一種沉積岩—鮞狀岩(Oolite)。鮞狀岩就像是小尺度的雪球,

而形成它的作用則是以化學或生物作用為主!

鮞狀岩.png

水中的小顆粒,例如生物碎屑、陸源的碎屑,在水中為懸浮(suspension)的狀態,因為波浪造成的擾動,

可能會使二氧化碳從水裡溢出,如果達到過飽和,就會形成碳酸鈣包圍碎屑,這樣反覆地攪動,

會讓這些小顆粒層層向外包裹,或是水中生物依附在碎屑表面生長,

一旦超過該地波浪所能影響的質量,就會因為重力而沉到河底、海底,進而形成我們所見的鮞狀岩噢!

看過這些,有沒有覺得雪球跟鮞狀岩的形成有異曲同工之妙呢?

鮞狀岩形成過程.png

請持續鎖定我們推出的文章或短片喔~

arrow
arrow

    玩石碎碎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