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幾次我們談過風及冰川,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流水中海水的侵蝕作用。流水的作用包含海洋及河流,其中海水的侵蝕最主要展現在海岸環境,也就是海水與陸地相交的部分。

海1.png

海水侵蝕最主要的營力為波浪,海浪傳送時,水分子主要以圓形的軌跡震盪並輸送能量,到達岸邊附近,因為水深變淺,水分子與海底的摩擦力逐漸加大,運動軌跡變成橢圓形,同時表層海水受到的摩擦較小,運動速率較快。當海浪的流速小於水分子橢圓形運動的速度時,也就是說表層海水因為底層海水來不及跟上,波浪因為缺少支撐力而破裂並撞擊地表,海浪拍擊海岸的同時也將能量轉移至陸地。海浪拍擊的力量相當巨大,每平方公尺的岩石可以受到60000公斤的力。一般來說波浪的高度比上長度要大於1/7才會破裂,因為這股能量是海水侵蝕陸地至關重要的因素,所以如果近岸海水太深,海浪還沒破裂就抵達海岸,海水的侵蝕作用就不會顯著了。

wave.png

波浪的侵蝕作用有兩種,首先為掘蝕作用(Quarrying),當波浪沿著節理發達的岩石或膠結較弱的岩層拍打,除了直接的衝擊外,原本在岩石縫隙中的空氣受到擠壓,海水退去後,空氣再度膨脹,使得岩石或鬆散的膠結物產生易位、加大裂隙的效果。其次為每種侵蝕作用都會出現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的磨蝕作用(Abrasion),由海浪所夾帶的砂礫摩擦岩石表面、拋擲在岩壁上或在海底滾動等,皆會造成磨蝕作用,也是海岸地形形成的重要因素。另外,除了上述因素,我們之前在風化的單元有提到的溶蝕作用(Solution)、生物侵蝕(Bioerosion)、鹽結晶(Salt Weathering)以及水分乾溼交錯等等,也會影響海岸地形的面貌喔~

1.JPG

(掘蝕作用-基隆市八斗子)

 

除了海灘以外,海蝕地形主宰了大部分的海岸環境,大致能分成兩種類型:海蝕平台(Shore Platforms)峭壁(Sea Cliffs)。當海岸不斷受到海水侵蝕,會逐漸形成平行海面的平坦台地,通常在退潮時露出水面,稱為海蝕平台。若海岸缺乏形成海蝕平台的機制(例如沿岸海水太深)、海水曾經上升或陸地發生沉降,便會在海岸形成陡峭的懸崖。如果陸地經過多次抬升、海岸受到多次侵蝕,而形成一階一階的平台,則稱為海階(Marine Terraces)

2.JPG

(海蝕平台-新北市萊萊海岸)

3.JPG

(海蝕懸崖-基隆市八斗子)

常見的海蝕地形有海蝕凹壁(Sea Notches)海蝕洞(Sea Caves)海蝕拱(Sea Arches)海蝕柱(Stacks)海蝕峽谷(Gorges)噴穴(Blowholes)等等。其中海蝕凹壁到海蝕柱可以視為一個漸變的過程,峭壁底部長年受到海浪的侵蝕,逐漸形成一個向內凹進去、像壁龕似的凹壁,當侵蝕加深,凹壁變得更深、更寬,便成為海蝕洞。若這個海蝕洞位在陸地向海洋延伸出去的海岬上,海蝕洞為水貫穿,形成中空的拱門,即稱為海蝕拱,到了後期,海蝕拱門頂部相連的部分愈來愈細,最後掉落海中,於是剩下一根柱狀的岩石豎立在海中,就是海蝕柱了。至於海蝕峽谷是海水沿著岩層的節理(也就是岩石之間的弱面)侵蝕或溶解,在海岸岩層中造成狹窄、陡峭的裂縫。噴穴則是海水掘蝕或溶蝕岸邊岩石表面(尤其是海蝕洞頂部),產生一個垂直連通的孔洞,當海浪打向岩石,海水會沿著通道從孔穴中噴出,遠看就像噴泉一樣,因此稱為噴穴。

4.JPG

(凹壁-花蓮縣石門)

5.JPG

 (海蝕拱-綠島海參坪)

這是綠島著名的哈巴狗與睡美人岩,左邊的海蝕柱就像一隻趴著的哈巴狗,伴隨右邊躺臥的睡美人,是不是有種恬淡又夢幻的感覺呢?

6.JPG

(綠島海參坪)

而這是在金山的燭台雙嶼,傳說中一名女子在岸邊苦苦等候丈夫歸來直至變成了其中一尊燭台,而返鄉的丈夫知道後悲痛萬分,日夜在岸邊陪伴她,最後也幻化成另一尊燭台,故燭台雙嶼又有「夫妻石」之稱,是個有著浪漫淒美故事的景點。

7.JPG

(新北市金山)

8.JPG 

(發展初期的海蝕峽谷-新北市金山)

9.JPG

(噴穴逐漸被侵蝕成海蝕峽谷-基隆市八斗子)

 

最後,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發現,在這次文章中多了許多臺灣海岸的照片,這些都是小編出野外實習所拍攝的喔!臺灣是一個地質景觀相當豐富的島嶼,我們之前提過的許多地形地貌其實都可以在各地觀察到,就有賴大家自行去發現了,我們下次見囉!

回顧上一集→ 侵蝕(EROSION): 冰蝕

arrow
arrow

    玩石碎碎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